微刻吉林丨平刀微刻——张学东_吉林广播网,吉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交通广播,经济广播,乡村广播,音乐广播,资讯广播,健康娱乐广播,故事广播,教育广播,在线直播,在线点播

微刻吉林丨平刀微刻——张学东

作者:崔潇 王佳尧    编辑:崔潇    来源:吉林广播网    2023-03-22 18:39


一张长三米有余的巨大书桌上,不足两毫米的锋利刀刃斜斜地切入印石,形成一道笔画,随即离开石面以另一个角度迅速切入。果断却克制的刀法让人联想到手术台上的医生,仿佛每一刀都事关生死。随着刻刀在张学东的手中舞动,以毫米计算的石材平面上留下数行工整的小楷——“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在学习期间迷上了篆刻,一晃三十多年。我在篆刻当中对边款艺术情有独钟。”

中国人使用印章的历史至今尚无确切定论,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而刻于印侧或印背的文字被称为边款。

据考,边款在隋唐便有出现。如隋官印“广纳府印”印背凿刻的年号款“开皇十六年一月一日造”。这些简短而又草率的原始边款,为明清乃至当今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边款艺术奠定了基础。

“每一刀下去。切到石面上,下一笔的时候,刀要离开石头回过手来。还要准确定位,这就要要求我的创作手不能抖。心不能杂,要宁心静气,一笔一笔,一笔不苟地刻下去。”

三十余年的笔耕不辍将张学东的平刀微刻技法磨砺的炉火纯青,他微刻的楷书的结体遒劲、落落大方,又兼具魏碑体的纵横倚斜、错落有致。慕名而来的求字者也越来越多。

“有刻四书五经的,有喜欢唐诗宋词的,有喜欢伟人诗词的。他们要求文字内容多的,他的人生价值需要体现,那么我就想在这个有限的面积内,能把他所需求的这些文字内容都刻进去,这样我想用平刀边款的技巧来刻微刻,把文字尽可能的缩小。”

印石艺术发展至今,如果说印章代表的是身份和责任,在印章章体上的边款则是印章主人的精神追求。张学东的上一个作品是一枚寿山山秀园扁章的边款,六乘以二点八厘米的面积上工整地雕刻有一千七百四十七字的《大学》全文,金色的文字在黑灰色章体上熠熠生辉,刻这方印他用了半个月之久,让他忧心忡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确定自己的篆刻生涯还有多久。

“全国有众多的微刻艺人,从他们的创作生命、艺术生命来讲,大约在70岁左右基本上就封刀了。目力也不及了,体力也不支了,手也发抖了。我今年已经60岁了,十年左右时间到我70岁封刀之前,把我的技艺,微刻技艺再探索到一个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