锔瓷匠人|补缀缺憾
作者:崔潇 王佳尧 编辑:王佳尧 来源:吉林广播网 2020-10-21 15:14 审核:金可红
在一间不足10平米的工作室里,36岁的仲飞龙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他正准备修补一盏白瓷墨彩禅定杯,洁白的瓷杯从腰间截断,犬牙交错的裂痕让人难以想象它经历了多么可怕的意外。
我原来是画画的,原来是在高校里做一个专业课的油画教师,无意中接触到了这个行业,我就特别喜欢。经过这几年的学习,越来越喜爱这个东西。
瓷器修复被称作“锔瓷”,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俗话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这个行业。
除了能把它修好之外,还要讲究它的美观性。比如说这个钉的大小、长短、宽度,每一个钉安排的位置,考虑它的设计感。
修复瓷器并不容易,首先要“找茬对缝”,将破碎的瓷器拼合在一起,确定“锔瓷”镶钉的位置。然后用绳子将瓷器捆绑固定,即传统“锔瓷”中的“捧瓷”。
每个东西坏的情况都不一样。每个东西都是新的需要去解决的一个难题,每一个都是一次性成功的。
“锔瓷”过程中最难的一步便是钻孔,要在瓷器裂痕两侧各钻出一个直径不足1毫米的小孔,并且不能将纤薄的瓷壁打穿,只能钻到瓷壁厚度的三分之二处,多一分少一分都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如果这个瓷器仅有一点八毫米,那打孔的时候就要非常小心。有一次我就直接打穿了 打透了,那样的情况就属于失败。
简直就是心都颤了一下,心情简直太糟了。
每一件需要“锔瓷”的瓷器伤痕各有不同,用于“缝合”它的锔钉也大小不一,最小的锔钉长度仅有3毫米,而这些锔钉都需要手工制作镶嵌。
前几天有一个人来了,他拿了紫砂壶。紫砂壶是他妈妈留下来的,是老的紫砂壶。寄托了一份情感在里面,把它修好了其实也是把思念和回忆给它修补起来。就像我这个店里写的 补缀心意,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镶嵌过后,还需要为锔钉修型抛光。最后用蛋清等材料混合而成的蛋浆“溜缝”,一件破碎的瓷器就此重获新生。
修补这工作,本身就是艺术再创造 艺术再加工,它就是一种生命能够再延续的过程。它会更有生命力,就是所谓的手作有温度,对器物本身和对于感情来说两方面都应该算修补。
仲飞龙“锔瓷”工艺
【相关新闻】
※ 安秀侠民间剪纸:我要让拨云绣样剪纸融入生活
※ 山花奖得主再出精品,长卷满族剪纸《乌布西奔妈妈》首次公开
※ 剪随心动 剪纸在双阳鹿乡
※ 田间的文化守望
※ 以轻薄片纸寄厚重生命
※ 一门心思做茶壶的人
※ 金属工艺设计师苗强
※ 跨越时空的对话
※ 农民刀画师温占均
※ 回归:我在长春做珠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