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四季】种养殖结合,让“绿色”循环起来
编辑:吉林广播网
来源:738早新闻
2021-06-21 10:13
校对:王井丰
审核:金可红
在吉林一望无际的稻田里,稻叶下是欢快的鱼、鸭、蟹……在秋收之时,旱田秸秆更成为了牛羊的好饲料。绿色农业资源循环起来,种养殖也能实现“双丰收”。请听报道:
在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的春新生态家庭农场,整齐的地垄旁,青葱的秧苗在水中迎风轻舞,农户郭艳霞正跟着技术员学习稻田养鱼的新技术:“我把承包的十几垧地,拿出来将近十公顷的地来养稻鱼,收获非常好。”
这几年,春新生态农场瞄准了稻渔综合种养的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利用稻田养鱼、蟹、田埂养蚕、旱田养禽和生物防控等农业技术,实现绿色种养殖、循环“双丰收”。农场总经理张春新:“在我的田里边,让青蛙、螃蟹、鱼和水稻听着音乐长大,喝的是过滤完的水,咱家大米已经在全国各地都已经打开了销售市场,一共是505亩,30多万斤大米,基本上生产多少就能卖出多少。”
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初夏时节,通化县西江镇3000多亩的稻田养蟹项目第一轮除草工作已经完成。种植户赵思博的6垧地今年继续采用了蟹稻立体种养模式:“这个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收益,养点蟹稻副业提高一下收入。”
西江镇水稻种植合作社生产部长李德明介绍,合作社经过专业人员测试产量,蟹稻共生模式产出的水稻产量与正常种植的水稻产量相差无几,但效益却增加了许多:“我们测产结果,水稻这块产量在1200斤左右。螃蟹这块预计能为种植户增加将近2万块钱的效益,达到了一举双得的目的。”
除了稻田共养,秸秆过腹还田也现实了种养殖绿色循环。在蛟河市池水林场黄牛繁育基地,负责人张伟正带着工人将秸秆饲料从车上搬运下来,基地里的45头牛,每年要吃掉300多吨秸秆饲料:“咱们从去年秋天社员把玉米收完了,秸秆不要的我们就拉回来,经过秋天、一冬天加今年开春自然风干,打碎了打包便于管理。有的社员在我们这拉点粪上地,两家都互利互惠,也减少了空气污染。”
蛟河市作为全省12个肉牛养殖大县之一,每年可收集秸秆82万吨左右,在大力推广实施种养殖结合模式后,农业废弃物处理水平和肉牛品质都得到了提升。蛟河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科长刘迎:“饲料化利用作物秸秆不仅会减少精料的投喂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乳肉品质,使得人畜争粮的问题得以解决,而且减少放牧使草场得以保护。”
以上报道由全省广播联盟吉林市台记者姜楠、通化台记者刘伟、蛟河台记者刘艳波联合采写。
【相关新闻】
※ 长春新区:超前一步服务 助力企业“破茧成蝶”
※ 吉林省首个高速公路直流充电桩试运营
※ 2021年“幸福长春圆梦助学”活动开启,点亮困难学生的“求学梦”
※ 今年前7个月吉林省对外贸易增长34%
※ 白山市扎实开展蓝天碧水保卫战和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坚持污...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吉林英雄赞)为您介绍舍身为国的抗...
※ (坚定信心 抢抓机遇)各地以有力举措和贴心服务,加快推进项目...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四季康养,打造“慢生活”的吉林市样...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吉林英雄赞)专栏带您重温吉林历史...
※ 【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春: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