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四五 吉林再出发】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病有所医,我省持续改善民生,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编辑:吉林广播网
来源:738早新闻
2021-04-13 09:03
审核:金可红
我省围绕“幸福吉林”建设目标,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牢牢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健全健康养老服务,擦亮幸福吉林底色,让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请听吉林台记者李奂锐的报道:
最近几天,长春市迎来了晴暖天气。吃过了早饭,家住长春市南关区桃源街道的低保户张琦在父亲张金泉的陪伴下,慢慢挪到楼下晒太阳。小心地看着女儿坐稳当,张金泉打开了话匣子:“她是先天性的左小脑脑瘫,她不能自理,没有表达能力。”
张金泉说,自己和老伴虽然有退休工资,但是老两口患有多种疾病,常年看病吃药,一家人的生活一直很拮据。民政部门了解情况后,帮张琦办理了低保。这笔钱对于张金泉一家来说,着实解决了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也让一家人感觉到了温暖和幸福:“总共是1200多块钱,从这一点确实给我们家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有党、有社会,我这孩子百分之百放心了。”
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逐渐得到改善,市民的身体健康又如何来提高呢?在四平市,以老旧小区为中心打造的5分钟生活圈,步行范围内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健身中心等功能设施一应俱全,让居民饭后有了好去处。四平市副市长郑一明:“我们一区一方案,改完了之后还得管,管理要跟上。就是由物业管理和社区自治相结合,进一步把小区改造工作从改到管,然后到老百姓收益,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我省推出“文养结合”模式,将老年大学开在家门口,开设书画、舞蹈、戏曲等多种课程,也让更多社区里的老人有了多姿多彩的业余生活。吉林省社区老年大学校长张伟:“我们的目标三年内打造‘文养学堂’进社区的全覆盖,准备在100个社区为老百姓搞精准服务,这样的话在三年内,大概为老百姓的服务量在10万人左右,让他们晚年更充实、更幸福。”
这一切政策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社区工作者的努力,每件所谓的“小事”都是关乎居民生活的大事,只要有需要他们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不分白天黑夜。为了给社区工作者提供关怀和支持,民政部门主动出击为他们排忧解难。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副处长袁金洪:“针对城乡社区工作者,就想在他们的一些待遇,一些身份的定位上给他们解决一下。在城市社区要推行一个社工岗,就是我们的工作人员给他们一个定位。另外,我们还有准备在工资待遇上有所提高。初步打算向现在的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水平看齐了,我们正在努力做这个事。”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省民政部门将切实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等职责,继续实施民政幸福工程建设,针对民政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民生保障标准偏低等短板弱项,加大投入力度,把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好,同时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向“好”转变,不断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真真正正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相关新闻】
※ 长春新区:超前一步服务 助力企业“破茧成蝶”
※ 吉林省首个高速公路直流充电桩试运营
※ 2021年“幸福长春圆梦助学”活动开启,点亮困难学生的“求学梦”
※ 今年前7个月吉林省对外贸易增长34%
※ 白山市扎实开展蓝天碧水保卫战和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坚持污...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吉林英雄赞)为您介绍舍身为国的抗...
※ (坚定信心 抢抓机遇)各地以有力举措和贴心服务,加快推进项目...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四季康养,打造“慢生活”的吉林市样...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吉林英雄赞)专栏带您重温吉林历史...
※ 【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春: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