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模式”的“一田一站” 为黑土地助力加“油”_吉林广播网,吉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交通广播,经济广播,乡村广播,音乐广播,资讯广播,健康娱乐广播,故事广播,教育广播,在线直播,在线点播

“梨树模式”的“一田一站” 为黑土地助力加“油”

编辑:孔笑妍    来源:738早新闻    2021-05-21 09:08


春耕时节,“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被以不同的方式付诸于实践,保护黑土地的路子越走越宽广,“梨树模式”就是其中之一。“梨树模式”的成功离不开“一田一站”。“一田”指的是位于梨树县高家村的200亩试验田,而这“一站”则是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接下来就带您走进实验站,了解一下它是如何为黑土地助力加“油”的。来听报道:

在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专家们正在查看近几天的实验数据:“这是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比较大,室外温度18点多对这个温度就行播种之后很快就能出苗。”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化验室主任赵鹏飞告诉记者,在指挥中心的大屏上,全县41个点的土地监测情况一目了然。省内外的栽培专家、植保专家、土肥专家、气象专家等在线服务,根据数据实时给出指导意见,第一时间发送到农民手机里,随时为他们出谋划策。梨树县宏旺农机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张文镝,每年都会添置些新物件,播种机智能监控系统、无人驾驶智慧农机、无线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今年增加的数据收集传输器,别看体积不大,功能却不小。降水量、湿度、风度、土壤温度……这些与春耕生产紧密相关的数字都会通过大田里的摄像头、传感器,实时传输到实验站黑土地保护检测指挥中心:“地温多少,包括土壤的湿度,风速,虫情的预报都有,以前是靠天吃饭,现在是靠技术助力。”

有了实验站的“气象哨”,该种地了,该杀虫了,这个“哨子”都会准时响起,不误农时。自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成立以来,大到气象数据,小到种子萌生,都是实验站的课题。在一个电热鼓风干燥箱内,记者看到了上百个成排摆放的小铝罐,据介绍,这些仅仅是一次进行土壤分析需要的样品。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张帅:“通过分析这些土壤样品,然后对于它进行合理的措施,促进作物的增产增收。”

如今,实验站汇聚了多所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国外的专家学者共同开展科研工作,科研团队人数从最初的40人发展到现在的130人,每年完成10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近20项试验研究项目。目前,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已在东北组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建立101个试验基地。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副站长王贵满:“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围绕着梨树模式的推广,探索出来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发展的方式和方法,保护培育黑土地,高产高效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