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粒做出大文章——吉林大米五年之变
编辑:吉林广播网
来源:738早新闻
2020-09-28 09:12
审核:金可红
一颗小米粒折射大变化,从种子研发到种植方式变革、从农业科技创新到黑土地保护和整理、从卖粮难到订单农业,五年时间吉林大米实现从普通大米到吉林名米地转变。系列报道:《小米粒做出大文章——吉林大米五年之变》,今天播出第一篇:“白金名片”点亮吉林黑土地。采制:吉林台记者林彦余。
9月,吉林大地一派丰收景象。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吉林的殷切希望来到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为吉林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总书记踏上光东村的田埂时,这里还是一片普通的水稻田,农民以世代相传的农耕方式种田。
今天,就在总书记站过的田埂附近,金黄的稻浪翻滚映衬着碧水蓝天,俨然一幅水彩画书写着光东村农民的心声和决心。
水稻即将收割又是一个丰收年。记者再次来到光东村,一位七十多岁的阿妈在自己家的小院里悠闲地摆弄着她的小花,阿妈很热情见到记者来采访赶忙迎上前。
“她是我们村的村民,叫朱今淑,她说的是厕所革命,再有就是土地流转费高了,开始有分红,感谢党和政府。”
光东村是个朝鲜族村,给我们做翻译的年轻人叫金君,是村头淳哲有机大米农场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曾经“单打独斗”种水稻的村民如今都跟金君的农场合作,金君也让这里种植出来的每一粒大米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从15年开始到现在,耕种面积已经翻了将近10倍,总共350公顷左右,170公顷有机稻田,剩下的是绿色稻田。今年水稻价格是1.8元一斤,5年前也就1.4元左右。15年之前流转费一年一垧地不到四千元,现在每垧地八千元。”
遵照总书记“细化增产技术措施,争取秋粮丰收”地嘱托,光东村在水田中设置了田间气象、虫害检测仪,将全村171公顷有机水田全部纳入质检系统,24小时全方位监控水稻生长环境,农业科技正改变着农村地生产方式。
采访时,金君淳朴的话语中依然有一些羞涩,一如五年前参加调研座谈的那个年轻人,眼神中也凭添了几分光芒和坚定。
“对,再往下点击,下一步直接提交订单和淘宝是一样......”
采访期间金君的两部手机始终握在手里。他说新米快上市了,到了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现在有订单我们要预收款,新粮下来之后发货,今天我就接到了一个10万元的订单,这一个月真没法休息。”
接完每一个订单金君都会深思一会。望着满眼等待收获的稻田,金君知道今年他的企业和村民们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
“350公顷水田地能卖出1300吨的大米,大米的单价14年平均卖4元左右,现在翻了将近两倍,零售价格是8元到15元之间。”
五年前,习总书记说,“粮食要打出品牌,确保价格好,效益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齐头并进。” 五年过去了,金君依然守着这份初心。
“那句话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励。15年开始我们拿着大米去了北京延边大米推荐会,当时签了一个有多少要多少的大订单,然后我们又去了上海、广州。2016年我们将过去的老厂房扩建成现在2500平方米的新厂房,加工速度从之前日产40吨到现在120吨。”
从背着大米闯市场到如今的水稻还没收割就全部售空。光东村用这些好品质的大米打出了好品牌,更让好品牌卖出了好价钱。
“宁波现在有6个经销商销售我们的大米,八月末在宁波的一个平台上做了直播,两个小时卖出去15万多的大米。现在广东省深圳、东莞那一带也挺好卖十斤的大米能卖到120、130元左右。”
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了品牌就有了好的销路。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大米产业处处长张长城:
“14年、15年刚刚打吉林大米品牌,在首都立了第一个广告牌到现在首都这个米袋子离不开吉林大米。首农集团现在在吉林榆树建了自己的基地,在未来几年还要在吉林省建12个基地。18年4月份在杭州我们提出了“吉田认购”,当年做了4万多亩。直营店我们陆陆续续在开,重点是围绕着北京、上海、浙江和福建这四个主销区,现在全国已经有180多家。”
【相关新闻】
※ 【走过四季】冬季增收,我有“新路子”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扎实写好乡村振兴文章——吉林省全国脱贫...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长岭:汇聚更大力量 全面...
※ 全省各地春风送岗位 就业暖民心
※ 科技创新领航 激发振兴活力
※ 春节过后,各地重启发展引擎,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 【坚定信心 抢注机遇】吉林:把握良好营商环境 创新创业再谱新篇
※ 山城通化稳步推进复工复产
※ 【以“硬措施”抓好“软环境”】我省出台19条政策措施,支持服务...
※ 长春市企业不动产抵押登记仅需一个工作日即可办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