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动吉林】不畏寒冬,温室棚里焕生机
作者:于洋 吴爽 万权 编辑:王佳尧 来源:全省广播联盟 2021-01-11 08:08 审核:崔潇
严冬里的吉林乡村,农业生产没有停歇。在温室大棚里,各类果蔬、中药材等特色产品正旺盛生长。
敦化市乐农生态种植合作社拥有一百多亩大地种植的蓝莓。多年来,由于上市时间较晚,价格不占优势。今年,合作社将蓝莓苗移植到了暖棚里。合作社副经理杨伟政:
“我们可以实现水肥一体化,让蓝莓的品质有一个质的提高;再一个就是能够提早上市,上市以后可以填补三月份到四月份期间蓝莓市场空缺。”
眼下,移栽的蓝莓苗已经形成花芽,待休眠结束后就可以升温进入生产阶段。杨伟政:
“目前一共栽种了六千多棵,我们陆续要引进一些小的新的品种,等到来年我们还要扩,大概在两万株左右。”
绿色果蔬效益好,温室大棚成“银行”。在位于四平市叶赫镇的吉林润之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大棚内,各色蔬菜相继成熟。公司经理刘长青说,要想蔬菜品质好,必须采用有机种植技术。
“一种就是土壤改良剂,一种是植物疫苗,都是搁黄豆营养液,加上各种生物菌,em菌,发酵做成肥料,你看这土用完土壤改良液的土,就是特别松特别散,没有化学性的。”
好产品自己“会说话”,来购买的老百姓、批发商大多数都是回头客。刘长青说,眼下,10多个品种,20栋蔬菜大棚一年的产值达到100万元左右。
“西红柿含糖量达到10-11%,这茬是越冬茬的九月青豆角,它能延续到春节。”
不仅是果蔬,中药材也在暖棚里蓬勃生长。在抚松县西顶子村王玉喜家后院,一栋栋“身披”黑色防晒网的大棚里,深棕色的菌袋整齐摆放,一朵朵桑黄正向外生长。西顶子村海拔高,无霜期短,有着种植桑黄的天然优势,近年来,村里与通化县韩彬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新建了6座温室大棚。合作社负责人于金忠:
“每年完成订单大约能在30万椴,销售额在400万元左右。”
【相关新闻】
※ 长春轨道交通3号线湖西桥站至长春站区间段暂停运营
※ 清理越冬垃圾公交志愿者在行动
※ 声雷震惊蛰,备耕正当时
※ “吉林省困难家庭妇女‘两癌’免费医疗救助项目”正式启动
※ 长春第二十三届广告标识LED照明展3月7日开幕
※ 4-5 号我省将再次出现雨雪和降温天气
※ 今年吉林省将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
※ 长春机场推出男性专用安检通道
※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滑雪挑战赛暨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高山滑雪、单...
※ 长春加快建设“两大基地”“六个突出”,推进乡村振兴
